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翡翠水庫歷史

翡翠水庫歷史

一、水庫興建決策背景

  民國60年代起,大臺北都會區因工商日益發展,民眾用水需求大增,枯水期常有缺水現象,於是林洋港先生於民國66年臺北市長任內,為解決市民枯旱缺水之苦,決心興建翡翠水庫。水庫壩址距臺北市僅30公里,籌建之初,遭逢極大反對聲浪,認為水庫萬一於戰爭時遭受攻擊或地震時大壩受損潰堤,將立即危害臺北市之安全;甚至誣指洋港先生為「共匪同路人」,以「陰謀水洗臺北」作惡意攻訐,惟洋港先生高瞻遠矚,早有定見,力排眾議,堅持興建,乃獲當時行政院院長蔣經國先生之支持,並歷經林洋港先生、李登輝先生、邵恩新先生、楊金欉先生及許水德先生等五位市長之接續努力而完成。民國76年水庫竣工後,確實發揮蓄豐濟枯功能,使大臺北地區民眾免於澇旱之苦。


67年8月2日中國時報第3版青潭水位續降考慮分區供水 67年8月2日中國時報第3版青潭水位續降考慮分區供水

二、水庫淹沒區

  翡翠水庫的興建淹沒了臺北縣(新北市前身)新店市、石碇鄉及坪林鄉部分區域,也淹沒了年輕一輩的記憶,這些隨著水庫蓄水而沉睡於庫底的,曾是有好山好水好景色的農村,以台車、棧道、吊橋等為對外交通工具,茶園及果樹是居民賴以維生的產業,另外還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碧山國小,以及日治時期九州大學實驗林等,都是老一輩居民難以忘懷的回憶。


(一)好山好水好景色

  水庫淹沒區有許多過往的旅遊熱門景點,包括翡翠谷、太陽谷、鸕鷀潭和鯉魚潭等。鸕鷀潭為當年臺北近郊頗受年輕學子青睞之水上活動遊憩點。

年輕學子泛舟鸕鷀潭 年輕學子泛舟鸕鷀潭(提供/蔡啟昌,58年攝)鯉魚潭鯉魚潭(提供/林俊全,68年攝)

太陽谷,群山環抱,幽靜美麗太陽谷,群山環抱,幽靜美麗(提供/林俊全,70年攝)

(二)交通運輸設施

  在民國六十年代水域淹沒區尚未開發時,其對外交通必須仰賴台車道、棧道、吊橋及流籠等,而早期用來運送木材的台車軌道,後來成為遊客通往翡翠谷的必經之路。

遊客行走於早期翡翠谷台車軌道上步履謹慎刺激 遊客行走於早期翡翠谷台車軌道上步履謹慎刺激(提供/陳漢順)

走在台車軌道上,路旁瀑布來相迎,別有一番滋味走在台車軌道上,路旁瀑布來相迎,別有一番滋味(提供/華秀英,57年攝)

 互相扶持走過搖搖晃晃的翡翠谷吊橋驚險刺激,冒險患難與共互相扶持走過搖搖晃晃的翡翠谷吊橋驚險刺激,冒險患難與共(提供/陳漢順)

(三)長眠於湖底的國小

  碧山國小因翡翠水庫完工蓄水,於民國74年底淹沒於翡翠水庫裡,直到民國91年上半年之長期乾旱,長眠於湖底的碧山國小終於在3月初重見天日。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碧山國小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碧山國小(提供/林俊全,70年攝)

長眠湖底之碧山國小於91年3月重見天日長眠湖底之碧山國小於91年3月重見天日

(四)茶山戀曲

  水庫中上游石碇、坪林一帶是茶葉的盛產地,這項傳統的產業仍是石碇、坪林地區的重要經濟命脈。

遵循古法以手工採茶,以保持茶葉的品味與質地遵循古法以手工採茶,以保持茶葉的品味與質地(提供/高協德)

早期之製茶廠房及煙囪早期之製茶廠房及煙囪(提供/高協德)

(五)火燒樟實驗林

  日治時期九州大學於火燒樟一帶所設立之實驗林,如今一部份已被淹沒。

九州大學實驗林,前景之樹種包括烏來檻木等常綠闊葉林九州大學實驗林,前景之樹種包括烏來檻木等常綠闊葉林(提供/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翻印自林務局報告)


九州大學實驗林,照片中之主要植物有台灣欏、飛龍羊齒等九州大學實驗林,照片中之主要植物有台灣欏、飛龍羊齒等(提供/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翻印自林務局報告)


(六)乾溝水文站

  在水庫興建以前,台電公司設立之乾溝水文站扮演蒐集北勢溪水文資料之重要角色(如流量、降雨量、含砂量…等),所獲得之水文資料做為水庫設計之重要依據。水庫蓄水後則功成身退,長眠於水底。

乾溝水文站全景乾溝水文站全景(提供/陳從上,約55年攝)

聯合國水文網專家包克士於乾溝水文站前與工作人員合影聯合國水文網專家包克士於乾溝水文站前與工作人員合影(提供/陳從上,約55年攝)

(七)淹沒區查估拆遷

  翡翠水庫用地包括工程用地及水庫淹沒區用地共約1,400公頃,涵蓋臺北縣(新北市前身)新店市、石碇鄉及坪林鄉,涉及居民480餘戶、1,800餘人,因用地均屬臺北縣境內,故用地之取得係依法委請臺北縣政府(新北市政府前身)辦理徵收及查估補償。淹沒區內的居民,隨著水庫的完工,被迫遠離了世代相傳的家園,還有賴以為生的農作物。

淹沒區房舍查估後拆除淹沒區房舍查估後拆除

(八)果園

  在水庫蓄水前,種植柑桔等果樹,亦是當時居民賴以維生的重要產業。

果實累累,農家以搭架撐扶,避免果樹折斷枝椏果實累累,農家以搭架撐扶,避免果樹折斷枝椏(提供/劉生財,53年攝)

簡便農舍前,雪柑豐收裝貨情形簡便農舍前,雪柑豐收裝貨情形(提供/劉生財,55年攝)

 三、水庫興建過程

(一)壩址選定

  政府為徹底解決大臺北地區龐大的用水需求,尤其面臨炎夏缺水之壓力,早在民國61年底即已完成翡翠水庫水源工程之初期規劃;在63年底完成可行性規劃;至67年完成定案研究報告,決定最佳壩址與壩型,由於翡翠壩址岩盤堅實安全無虞,加以北勢溪水量豐富,適合築壩蓄水,於是選擇北勢溪的翡翠谷興築翡翠水庫,也因此而得名。

翡翠壩址(翡翠谷)原貌翡翠壩址(翡翠谷)原貌

(二)國人自行設計施工

  行政院於68年1月院會通過核定實施,同年5月責成臺北市政府成立「台北翡翠水庫建設委員會」負責推動翡翠水庫的建設。翡翠水庫大壩是一座三心雙向彎曲變厚度混凝土拱壩,工程係委託具有興築拱壩經驗的台灣電力公司承辦,並由中興工程顧問社負責設計及監造、榮民工程事業處負責工程之施工,可說是全憑國人自己能力設計、施工而完成的第一座大型拱壩,在我國水利工程史上,堪稱是一重大工程,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

工作人員於壩體模型上游面區分油壓機施載位置工作人員於壩體模型上游面區分油壓機施載位置(提供/中興工程顧問社)

(三)導水工程施工

  翡翠大壩的施工可說是集心血、汗水、智慧與技術的結晶,從68年至70年6月次準備工程階段,完成了工程用地徵收、地上物補償及用地取得等作業,並陸續展開工程之基本設計,同時完成了壩址通達道路、副壩、落水池、排洪道及發變電系統等,而臨時工程則有導水道及上游擋水壩等。施工初期,導水工程之完成是為大壩等主體工程之先驅工作,包括導水隧道、上游擋水壩及下游圍水堰堤等必須先作好,再將北勢溪改道,俾便主要之關鍵工程,如大壩與副壩之基礎開挖、落水池開挖及相關混凝土澆置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導水隧道施工情形導水隧道施工情形

(四)壩基層縫處理

  翡翠大壩基礎之岩盤強硬而堅固,但壩基岩層間偶有含泥沙的層縫,形成受力時的弱面,降低大壩基礎之承載力,甚至使壩體變形或基礎滲水,影響大壩安全。為了確保大壩安全,翡翠壩址岩盤採用特殊及國人首創的層縫處理新工法,以超高壓力水刀等特殊機具沖洗岩盤層縫及含泥節理細縫,再以不收縮水泥漿回填,以改善及強化大壩基礎岩盤強度。

使用水刀沖洗含泥沙層縫情形使用水刀沖洗含泥沙層縫情形

(五)大壩主體工程施工

  翡翠水庫自民國68年8月開工至76年6月完工,歷時8年。總計翡翠水庫工程共使用混凝土約100萬立方公尺,灌漿量約1萬2千公噸,總經費約114億餘元。

施工中的翡翠大壩施工中的翡翠大壩

(六)營運管理

  翡翠水庫完工後由臺北市政府依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指示成立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負責運轉及維護,本局為國內極少數由行政院交議並核定成立之市府一級機關,顯見本局任務特殊性與重要性。

翡翠大壩翡翠大壩